查看原文
其他

一部游戏改编电影,又扑街了

王写写 论戏书影 2024-02-10

坎妹新作《古墓丽影》砸了。


口碑上,烂番茄49%新鲜度,爆米花指数71%,Metacritic媒体评分46,用户评分6.6。豆瓣上6.5分。都是中等偏下的水平,逼近烂片线。就IMDB还挺高的,7分,但是IMDB这几年许多片子都各种捧,分数虚高的厉害,我觉得参考性已经不如以前强了。


开画后北美票房截至目前905万,全球4500万左右,中国2.08亿。怎么说呢,整体中等偏下的水平。我虽然在电影批评时从不重视大众评分和票房表现,但是像这种非常商业的类型电影,通过这些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总之,这个重启的《古墓丽影》甚至差到让有些人开始怀念老版同名作了。然而当年安吉丽娜·朱莉那两部《古墓丽影》也很一般啊,就是傻兮兮的好莱坞动作卖肉片,除了朱莉,没什么回味价值。


我与大多数人一样,是通过《机械姬》认识艾莉西亚·维坎德的。看看今年从《机械姬》里走出来的两个人吧。导演亚历克斯·加兰与娜塔莉·波曼合作的科幻片《湮灭》,真是部沈博绝丽的作品。尤其片中的美术设计和嵌套式结构令人惊艳。结尾的灯塔是我近几年见过最绚烂、惊悚、残忍的科幻图景。可以说这片子丰富并拓展了原著《遗落的南境》的表达空间,是一次很好的改编。


但是坎妹的《古墓丽影》却没有大放光彩。我能从身材,表情和神态上看到她在这部片子里的努力,然而她还并没有达到人保戏的表演境界,这部戏真的太拖后腿了。



本来周三提前看完电影,已经决定放弃写它了。因为电影本身真没什么好说的,好的地方坏的地方都很明显,也没啥过多的讨论价值。要说写写卑弥呼和邪马台吧,感觉也不大合适。要讨论电影和游戏的改编问题,之前在《魔兽》、《硬核亨利》和一篇细数游戏改编烂作的文章里也说很多遍了,不太像老调重弹。不过后来想想,正好刚刚写过蒙太奇的文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简单说说电子游戏与电影的异质同构关系吧。


所以这又是一篇跑题的评论。


电影主要通过剪辑来实现蒙太奇,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色彩、声音和画幅变换等手法。游戏则不同,它是制作者通过预先设定好的超文本超媒体的互动程序,本质上是一系列图形图像碎片组成的数据库。游戏引擎将这些碎片依照主题和任务构建成一个虚拟时空,让玩家参与进来。


随着技术的发展,游戏已经全面实现所谓的电影化叙事。虽然游戏至今仍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但诸如《暴雨》、《最后的生还者》、《战地1》等一些3A级大作,其画面表现已经无限逼近物质现实。不同于电影,“互动”是游戏得以进行表意的核心,它需要玩家的深度参与。从这个角度来说,一部游戏的叙事结构是在不断变换的(如果其有叙事的话,哪怕是最简单的叙事),它取决于玩家的游玩过程。以开放世界游戏来说,玩家的游戏过程,可以让游戏变为线性叙事(只做主线任务迅速通关),也可以变成散点叙事(做大量支线任务冲淡主线流程)。


由于这种玩家决定游戏走向和叙事流程的特性,我们可以称之为“链接蒙太奇”。


《最后的生还者》


一般而言,游戏都是由一组组长镜头组织起来的,长镜头的运动也取决于玩家的参与。这种互动性无处不在。只有当过场动画或任务失败、主角死亡时,这种长镜头才能被打断。悲观者认为,电影已是传统艺术最后的壁垒。总而言之,作为传统艺术,电影的互动性自然不如游戏,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像一些具有明显多义性的(《雾中风景》),或者注重悬疑的(《控方证人》),或者开放式结局的(《盗梦空间》),都鼓励观众参与进电影故事中来。但这种技巧,更多是一种思维上的交互效果,与游戏的具体操控还是有天壤之别。


纵观历史,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冒出过许多“敌人”,比如电视,再比如今天的游戏和未来的VR技术。但是电影至今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以至于迅速退至小众。究其原因,是因为电影有一套成熟的审美体系做支撑。简单来说,电影的观赏性是相似的视觉艺术里最高的。曾经,当电视出现时,电影迅速进化出宽银幕,保住了影院的话语权。而游戏则过分依赖互动,从而与电影实现分野。并不是任何迷恋影像的人,都有互动需求。


《荒野大镖客》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老游戏迷了。但我特别不喜欢在网上看别人的游戏录像或攻略视频,因为那真的很枯燥。如果对一款游戏感兴趣,我为什么不亲自玩一玩呢?游戏给人的“代入感”无可匹敌,尤其是图形技术强大的今天。许多电影化叙事的游戏,比如曾经的《使命召唤》,甚至能给人带来一种看好莱坞大片的错觉。但是如果没有交互产生的代入感,游戏的魅力也将大打折扣。这反而是电影作为传统艺术的优势。


这种异质同构的特点,也让电影与游戏之间的改编变得可能。但实际上,越是相似的表现形式,移植、改编的难度就越大,因为二者的美学基础有着巨大的鸿沟。我不知道好莱坞那帮人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一方面,他们改编自游戏的项目从大环境来看,真的不多。另一方面,却仍然有人不断地为游戏改编立项,全然不顾之前此类题材的各种失败。我不知道该称之为勇敢还是愚笨。总之,作为一名影迷,也是一名玩家,我真心不想看到游戏与电影两个领域有太多对话。


此外,从游戏改编电影的这股潮流也能看出,电影艺术是有多么明显的“不纯性”。法国电影理论家让·米歇尔·弗罗东在《电影的不纯性——电影和电子游戏》一文中写道:“‘不纯性’这个字眼包含了‘混合’的含义,没有任何一个先验的理由使我们把电影潜在的混合型当作是对自然性的威胁,恰恰相反,这与提倡电影的多元性不谋而合⋯⋯我们并不希望设置关卡阻止电影与其它领域的整合实现从假设到现实的飞跃,也不能阻止电影吸收外来的东西。”


《硬核亨利》


现代电影处于一个整合与嬗变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像时代,视觉文化的霸权无处不在。当代美国思想家丹尼尔·贝尔说道:“目前占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影像。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在一个大众社会里,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如今随着技术发展,曾经所提倡的影像的“客观性”被数字技术的“虚拟性”所取代,更进一步实现了视觉文化霸权。这使得一些依赖电脑特效的电影,也显得更加游戏化。


电影有其商品属性,因此面对这种趋势,势必要进行素材挖掘和市场培养。因此,游戏改编不仅仅体现所谓好莱坞剧本荒之类的问题,更多的是因为如今的生意人乐于对不同群体的整合。游戏改编,自然是要抓住目前全球两大娱乐业:游戏业与电影业的受众群体,试图达到商业利益最大化而兴起的潮流。从艺术性上说,绝大多数游戏改编作品都失败了,但从商业角度分析,电影人认为这个领域非常有潜力。


我们也要认识到,游戏改编这一模式,要考量的维度非常多。不仅有类型电影的纵向横向对比,还有游戏与电影高度重合的表现元素优劣的对比。同时,有些游戏还需要打破“次元壁”才能更好地以电影的审美规律去展现。这些都是需要非常高水平的处理才行。同样的,我们可以瞥一眼漫画改编电影。通过三十来年的发展,如今的漫改模式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游戏改编还处于摸索之中。这门生意,不像看起来那么好做啊。


《街头霸王》


许多游戏改编项目,就是简单地把原作里的故事、人物、艺术设计之类的移植到电影中而已,比如《波斯王子》,比如《杀手47》。这分明是对项目的不重视嘛!事实也证明其完成度并不高。还有一些电影,将游戏改的面目全非,比如《马克斯·佩恩》和《生化危机》系列,主要借取了原作的概念,然后改头换面成通俗好莱坞B级动作片。《生化危机》系列绝对是赚钱了的,但游戏迷或电影迷真的会满意吗?


游戏改编电影,文本是一大限制。游戏是超文本结构,也就是说,它即便叙事较为单一,对故事不够重视,但仍然有可能是一款好游戏,因为游戏更注重玩法。但是电影不一样,电影一定是以叙事为中心的,从叙事中,观众才能得到各种视觉体验,各种情绪体验,各种快感体验。许多游戏电影,败就败在这点上了。比如《刺客信条》,还有如今的《古墓丽影》。


虽然游戏与电影从镜头来看,有着非常相似的表现形式,但视听的内在逻辑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只是一味进行简单地移植,即便做得再好,也只是满足了电影最基本的可看度上。对文本的改造才是关键所在。如何能让一款游戏在剔除掉交互之后,还能保持足够的吸引力?只要想通这个问题,电影才真有可能做的好看。


《魔兽》


从这个角度来看,《古墓丽影》的电影版,反而是在游戏原作的基础上降格了。


我曾经通关了两遍《古墓丽影9》。说是第九代,其实是整个《古墓丽影》系列的重启制作,也就是与电影一样,讲述劳拉第一次冒险的经历。这次冒险的动机,是因为她失踪的父亲。


游戏里的劳拉


我挺爱玩《古墓丽影9》的,虽然它充满了各种《神秘海域》的套路。游戏的编剧是一位女性,同样也是一名冒险爱好者,精通于弓箭技艺。所以在游戏里,劳拉最出彩的武器就是复合弓。《古墓丽影9》发售时间是2013年,到如今我已经记不清许多细节了。但是游戏中所呈现的超自然情节、精良的画面和美妙的动作暗杀体验,还是令我记忆犹新。


在游戏里,圣三一组织被包装成一个邪教,名称显然来自于“三位一体”。但是到了最后一关,我们才知道其首领马提亚斯如此痴迷于将人献祭给太阳女王卑弥呼,只是为了能让风暴停息,自己好逃离孤岛。除此之外,游戏后段还出现了新的敌人——守护卑弥呼尸体几百年,靠吃人维持生命的暴风武士团。他们一副战国时代日本武士的装扮,面目腐朽而狰狞,不仅是劳拉的强力敌人,同时也对圣三一组织很不友好。是一种恐怖的超自然存在。


《古墓丽影》游戏截图


劳拉要去调查卑弥呼女王和邪马台的内幕,主要是因为父亲因此而失踪,电影在这一点上与原作达成一致。但是在游戏中,劳拉的冒险队伍人数众多,有她大学同学,也有她的老师和她父亲的密友等等,其中不乏为保护劳拉而壮烈牺牲的,也不乏变节到圣三一组织的。电影中却只有吴彦祖跟她一起去了。而影片里那个典当行老板,显然指涉的是游戏里同样的一名胖子(忘记名字了……)。


游戏中不乏各种恐怖的景象,比如刚开头,坚韧号就遇到了暴风雨,船只解体,劳拉的冒险队伍走散了。而劳拉本人则被岛上的难民“拾荒者”一棍打晕,被运到了一处满地白骨的洞穴里。游戏从这里开始便充斥着大量的解谜、惊悚和生存元素(钻木取火,打猎,搜集资源,学习包扎伤口等),经过数段周折,才遇到圣三一组织。总体而言,游戏中对劳拉在荒岛上的孤独,劳拉初出茅庐的缺乏经验,以及其较青涩的身手都有着很好地体现。


《古墓丽影》游戏截图


当劳拉遇到队友之前,她腰部被戳穿的伤口一直都是叙事中的重要元素,犹如一枚定时炸弹。而处理伤口就成了玩家必须优先解决的棘手问题。这是非常经典的一种叙事手法,用以渲染主人公的焦虑,以及表现其所处的难以逆转的巨大困境。电影则缺乏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到了第三幕才出现这个被戳穿的伤口。


游戏中,除了与圣三一组织和暴风武士对抗,岛上也存在着许多秘史等待玩家发掘。比如随处可见的被废弃的日本和苏联的军用设施。通过流程玩家得知,在二战时,日军就层占领了这座岛屿,试图解开卑弥呼女王的秘密,从而使用她能控制天气的力量,扭转太平洋战场的颓势。但最终战争结束,岛上的日军和设施都被遗弃了。后来苏联人来到这里,也由于各种原因放弃了研究。这些遗产也是圣三一得以继续研究卑弥呼女王的基础。


电影的故事比游戏还要简单。没有荒岛生存,没有暴风武士,没有日苏设施,没有最终的活人献祭。它们都是游戏里的精华部分,电影在剔除这些之后,也并没有用更有趣的元素去替代。劳拉初登岛屿,便被圣三一抓住了,从此以后就是各种正邪对抗。没有了最初的劳拉版“鲁滨逊漂流记”,这个人物难免会变得不那么生动,其成长也显得干瘪而缺乏说服力了。


《古墓丽影》设定图


但是对于结局的处理,电影反倒表现出了一点儿机智。


游戏原作中,卑弥呼最后因献祭仪式短暂“苏醒”了,并爆发了强烈的超自然力量——狂风大作,地动山摇。最终由劳拉亲手将其消灭。游戏中残暴的卑弥呼,是一具需要不断更换新鲜躯体的邪灵,献祭仪式就是她更换躯体的过程。电影则以病毒的说法去解释卑弥呼为何杀人无数,卑弥呼也由此蜕变成为了人类自我牺牲的女性。先不说这个病毒论扯不扯淡,至少点子是好的。虽然这抹杀了《古墓丽影》系列一以贯之超自然氛围,但从本片的语境来讲,也无可厚非。


除了这一点,电影的其他部分都非常乏善可陈。


动作戏方面,电影最出彩的反而是登岛前的自行车大赛。无论运镜还是剪辑都比较漂亮。但是上了岛之后,却反而让电影失去了大半活力。那段又是瀑布又是飞机残骸的逃亡戏,因为已经在游戏里领略过,所以无法再带给我新鲜感。当然这是我的个人偏见,我想对于没玩过游戏的人应该还算精彩。



影片最大的败笔应该是父亲的出现。这不仅冲淡了劳拉应有的焦虑和愤怒,还让电影的后半段急转直下,似乎编剧也拿这个复活的角色没什么办法了。在剧作上,生还的父亲并没有比死去的父亲更好地塑造出父女情。等于这个人物从主人公的目标变成了主人公的补充,进而沦为鸡肋。


游戏改编的电影,应该尽量发挥出成熟的剧作优势。要么与原作达成对等关系,要么超越游戏所具有的超文本结构。这对编剧的技巧是一种考验,失败之例请参考《刺客信条》。


这部《古墓丽影》,勉强来说,只在20%的部分达到或超越原作文本的叙事空间,其余都还没有比五年前的游戏来的精彩。即便拿它跟同类型的夺宝/冒险/动作片去比,除了坎妹本人,也并没显露出什么其他优势。至于一些人吐槽坎妹是“史上最平胸的劳拉”……我只能说,反正现在游戏里的劳拉也没有以前那么大胸了。


游戏里的劳拉


所以,这部重启的劳拉故事,依旧没有脱离游戏改编电影的“诅咒”,充其量只是一部中等偏下的动作冒险片。电影的主题还没有游戏来的复杂,劳拉本应足够吸引人的成长曲线也没被呈现出来,对游戏角色的大量删除,也消解了可能在电影中出现的戏剧张力。即便是向游戏致敬的段落,比如弓箭和手斧,也几乎是一次性的,显得遮遮掩掩,不够过瘾。


由此可见,这类改编目前仍然没有摸清可供复制的技巧和门道,还停留在对故事、人物、奇观的简单移植上。以后还是少看点儿同类片子吧。




更多精品文章:

蒙太奇 |《黑豹》2018奥斯卡 |《水形物语》|《三块广告牌》春节档 |《方形》2017电影十佳 |《嘉年华》|《寻梦环游记》|《不成问题的问题》|《王牌特工2》|《东方快车谋杀案》国庆档 |《敦刻尔克》小虫银幕史 |《生吃》燕麦工作室 |《只是世界尽头》|  60s摇滚 |《猩球崛起3》电影诞生 |《风骚律师》|《塞尔达传说》|《全冈良》第三只眼 |《情枭的黎明》(上)|《情枭的黎明》(下)|《边境杀手》|《卡萨布兰卡》|《狗牙》与《龙虾》|《马克斯,我的爱》|《奇迹男孩》|《着魔》|《釜山行》|《阿卡姆骑士》|《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漫改公司 |《爆裂鼓手》牟敦芾 |《硬核大战》《魔兽》|密室电影 |《疯狂动物城》赫尔佐格 |《沉默》|《河殇》|《荒野猎人》|《不可饶恕》|




论戏书影


电影是温柔的流氓
音乐是浪漫的疯子
游戏是严肃的小丑
文学是高雅的娼妓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部游戏改编电影,又扑街了

王写写 论戏书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